- 张敬博;秦开兵;康亚光;
对地对空干扰站干扰机载雷达效果进行探讨。在分析了干扰机、目标和敌机的关系基础上,从单站干扰的干扰方程入手,仿真了固定干扰波束内敌机被压制活动区域。此课题对研究区域防护问题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2012年06期 v.35;No.246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6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何叶飞;刘宗福;刘岩磊;
提出了一种通过在单基地雷达两边部署接收站,与原来单基地雷达构成双/多基地雷达来抗分布式干扰的模型。通过比较分布式干扰下单基地雷达和双/多基地雷达的威力范围,利用盲区系数和补盲系数两个评价指标,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仿真分析表明,双/多基地雷达有很好的补盲效果,且补盲效果跟接收站离照射站的距离有关,当接收站部署在雷达作用距离一半位置附近时有最好的效果。
2012年06期 v.35;No.246 6-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张璟珲;黄新松;吴志建;
战斗机在现代空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复杂的空战电磁环境中,充分发挥机载自卫电子对抗装备的效能是提高战斗机生存能力的重要保证。对当代主流战斗机配备的机载自卫电子对抗装备进行了介绍,结合战斗机遂行的作战任务以及复杂的空战电磁环境的特点,分析战斗机所面临的电子威胁,确定了机载自卫电子对抗装备的作战任务和作战目标。
2012年06期 v.35;No.246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邹峰;张殿友;
为提高舰艇编队多站无源时差定位(TDOA)精度,必须解决水面舰艇平台间高精度的测距和时间同步问题。研究分析了几种时间同步技术,提出一种适用于舰艇编队的改进型双向比对时间同步控制技术,通过仿真实验得到舰艇间时间同步误差在7.5ns以内,测距精度在2.5m内。
2012年06期 v.35;No.246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胡林;莫翠琼;孙正鑫;尹亮;
针对装备故障诊断推理的不确定性问题,为有效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将模糊数学理论运用到雷抗侦察接收机故障诊断中,通过专家经验、故障机理分析和故障统计数据,构建模糊诊断模型,定量地给出了故障诊断结果,准确地实现了故障源定位。
2012年06期 v.35;No.246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戎光;刘新发;夏惠诚;
针对近年来大型舰艇编队防空反导领域中的研究热点,通过剖析外军某大型编队防空作战过程,利用美国国防部体系结构框架(DoDAF)提出了一种编队防空反导系统作战体系结构设计方法,给出了基于DoDAF的编队防空反导系统作战体系结构设计的步骤,并结合一般的作战活动构建了部分作战体系结构模型,进而从不同侧面描述节点之间的信息关系。通过验证,所建模型直观且易于理解,对优化编队防空反导系统顶层设计具有重要作用。
2012年06期 v.35;No.246 22-2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下载次数:6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 ] - 张倩;高欣宝;李天鹏;赵科义;
毫米波抗干扰能力强、能适应全天候作战的技术优势及其在精确制导武器中的大量应用,使得军事目标的战场生存能力受到严重威胁。无源干扰技术以其操作简单、效果明显、效费比高等优势而备受关注。主要对毫米波无源干扰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毫米波无源干扰技术内涵、作用机理及实现无源干扰的技术途径,并分析了毫米波无源干扰技术的发展趋势。
2012年06期 v.35;No.246 26-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5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 ] - 戴大鹏;李仙茂;林桐;
随着现代战争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空间制电磁权对于指挥员正确决策、把握战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针对作战指挥需要,介绍了一种电磁频谱可视化的手段,并提出了频谱可视化数据处理的流程及频谱可视化应遵循的原则,阐述了几种主流的电磁频谱可视化方法。结合Visual C++及VTK软件对可视化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最后给出了一种具体的二维可交互频谱可视化手段,展示了某一特定区域的空间三维频谱态势,为指挥员的决策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2012年06期 v.35;No.246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5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王壮;余国文;胡一明;
部分频带压制干扰是现有的对跳频通信系统最有效的干扰方式之一。在分析了部分频带干扰对跳频同步和系统误码率影响的基础上,仿真了干扰条件下的同步捕获性能和系统误码率曲线。验证了部分频带压制干扰在覆盖同步频率时能有效降低同步捕获概率,当不覆盖同步频率时也能提高系统误码率,达到破坏敌方通信的目的。
2012年06期 v.35;No.246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 ] - 陈洪泉;
利用K近邻(KNN)离群点检测方法对2种基于特征选择和特征提取的入侵识别方法进行了评估分析,测试数据使用MIT林肯实验室的KDD99入侵检测数据集,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特征选择的方法更适于对KDD99数据的入侵识别。
2012年06期 v.35;No.246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立东;吕涛;王东风;王世强;
雷达信号的相位可反映其脉内调制特征,而双谱在提取雷达信号特征时可以完整地保留相位信息。针对现有双谱特征提取方法存在平凡双谱、交叉项、特征维数过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谱二次特征的雷达信号脉内特征提取算法。首先,将双谱转化为灰度图像,以灰度值表示双谱幅度;然后,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双谱二次特征,提取出能够反映复杂雷达信号脉内特征的不同阶Zernike正交矩特征集;最后,将Zernike矩特征集与广泛应用于特征提取的Hu-不变矩特征集进行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具有更好的分类识别性能。
2012年06期 v.35;No.246 43-4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 ] - 王永红;
准确识别雷达目标类型和性质对于有效实施雷达对抗意义重大。分析了模糊Hopfield神经网络原理,构建了雷达目标识别的模糊Hopfield神经网络聚类模型,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具体验证。
2012年06期 v.35;No.246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葛江涛;夏建军;陶玉犇;汤俊杰;
在雷达对抗侦察过程中,雷达对抗侦察设备接收雷达信号的各参数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干扰,影响系统对信号的识别。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常规脉冲雷达信号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满足一定容差要求但不与已知雷达信号完全匹配的侦收信号进行关联分析,计算并得出侦收信号与各相似雷达信号的灰色关联度,为进一步目标识别提供依据。
2012年06期 v.35;No.246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赵地;任晓飞;
介绍了干涉仪测向理论,描述了原始相位差样本的概念,阐述了相关干涉仪测向原理,给出了该测向体制下的目标函数模型,针对函数模型中原始相位差样本的求解问题,结合目前常用的测向天线阵列,提出了几种原始相位差样本的求解方法,分别从阵列流形、天线响应和相关表采集3个方面对不同体制及结构布局下的相位差样本的推导进行了论述,分析并总结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2012年06期 v.35;No.246 55-5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潘奎;潘英锋;陈蓓;冷毅;
为实现对反辐射无人机(ARUAV)末制导阶段飞行姿态的动态分析,基于比相被动导引头测向跟踪理论和反辐射无人机飞行控制原理,在分析末制导阶段导引头天线视场内诱饵数量变化对反辐射无人机攻击姿态调整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多诱饵诱偏条件下的无人机攻击动态模型,并在想定条件下仿真分析了末制导阶段无人机姿态随天线视场范围内辐射源数量分离变化而变化的全过程。仿真分析结果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
2012年06期 v.35;No.246 59-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1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赖中安;王彩英;
通过分析舷外雷达有源诱饵的干扰机理,对其布放距离、布放角度等关键参数进行数学建模,并仿真分析关键参数的最佳值,来寻求最佳方法发挥舷外有源诱饵的干扰效能,为舷外有源诱饵的战场使用和部队训练打下了基础。
2012年06期 v.35;No.246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吴志建;方胜良;吴付祥;
在研究合成孔径雷达(SAR)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首先依据空间坐标转换关系及SAR对地探测空间几何关系,对SAR对地探测区域模型进行研究;其次以常规雷达干扰方程为参考,对SAR干扰方程进行推导;最后,对干扰SAR条带测绘及成像模式和聚束模式有效掩护区模型进行研究,并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2012年06期 v.35;No.246 71-76+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8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高红友;孔令峰;赵泉;
射频仿真系统的核心任务是通过控制天线阵列中三元组辐射信号模拟产生目标信号为电子装备提供逼真的电磁环境。三元组是其关键部分。从三元组的工作原理出发,阐述三元组的角闪烁方程,分析三元组单元张角计算,以期为三元组的设计提供依据。
2012年06期 v.35;No.246 77-7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周庆昊;冀建民;秦国涛;贾庄;
分析了弹道导弹预警系统作战效能的评估现状,构建了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二级权重系数进行了分析,运用模糊综合评估法建立了弹道导弹预警系统作战效能模型,对其进行了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科学合理,解决了评估过程中权重系数确立模式单一的问题。
2012年06期 v.35;No.246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史军涛;朱敬莉;周铭;张振坤;
针对通信对抗装备作战效能评估的复杂性,在分析了传统ADC模型并对其改进的基础上,构建了通信对抗装备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实现了对通信对抗装备作战效能的定量评估,并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为通信对抗装备作战效能评估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2012年06期 v.35;No.246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邹慧;
随着信息对抗在城市防空作战中地位的提升,如何有效调配信息对抗力量、实施城市防空信息对抗成为取得城市防空作战胜利的关键。介绍了城市防空信息对抗的主要对抗目标、作战流程,并利用Petri网的基本理论对城市防空信息对抗作战效能进行了仿真评估。
2012年06期 v.35;No.246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