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船电子对抗

电子战技术

  • 地对空干扰站有效干扰区域分析

    张敬博;秦开兵;康亚光;

    对地对空干扰站干扰机载雷达效果进行探讨。在分析了干扰机、目标和敌机的关系基础上,从单站干扰的干扰方程入手,仿真了固定干扰波束内敌机被压制活动区域。此课题对研究区域防护问题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2012年06期 v.35;No.246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6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双/多基地雷达的抗分布式干扰效果研究

    何叶飞;刘宗福;刘岩磊;

    提出了一种通过在单基地雷达两边部署接收站,与原来单基地雷达构成双/多基地雷达来抗分布式干扰的模型。通过比较分布式干扰下单基地雷达和双/多基地雷达的威力范围,利用盲区系数和补盲系数两个评价指标,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仿真分析表明,双/多基地雷达有很好的补盲效果,且补盲效果跟接收站离照射站的距离有关,当接收站部署在雷达作用距离一半位置附近时有最好的效果。

    2012年06期 v.35;No.246 6-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机载自卫电子对抗装备作战目标分析

    张璟珲;黄新松;吴志建;

    战斗机在现代空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复杂的空战电磁环境中,充分发挥机载自卫电子对抗装备的效能是提高战斗机生存能力的重要保证。对当代主流战斗机配备的机载自卫电子对抗装备进行了介绍,结合战斗机遂行的作战任务以及复杂的空战电磁环境的特点,分析战斗机所面临的电子威胁,确定了机载自卫电子对抗装备的作战任务和作战目标。

    2012年06期 v.35;No.246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舰艇编队间相对测距和双向比对法时间同步研究

    邹峰;张殿友;

    为提高舰艇编队多站无源时差定位(TDOA)精度,必须解决水面舰艇平台间高精度的测距和时间同步问题。研究分析了几种时间同步技术,提出一种适用于舰艇编队的改进型双向比对时间同步控制技术,通过仿真实验得到舰艇间时间同步误差在7.5ns以内,测距精度在2.5m内。

    2012年06期 v.35;No.246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模糊理论在雷抗侦察接收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胡林;莫翠琼;孙正鑫;尹亮;

    针对装备故障诊断推理的不确定性问题,为有效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将模糊数学理论运用到雷抗侦察接收机故障诊断中,通过专家经验、故障机理分析和故障统计数据,构建模糊诊断模型,定量地给出了故障诊断结果,准确地实现了故障源定位。

    2012年06期 v.35;No.246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基于DoDAF的大型舰艇编队防空反导系统作战体系结构

    戎光;刘新发;夏惠诚;

    针对近年来大型舰艇编队防空反导领域中的研究热点,通过剖析外军某大型编队防空作战过程,利用美国国防部体系结构框架(DoDAF)提出了一种编队防空反导系统作战体系结构设计方法,给出了基于DoDAF的编队防空反导系统作战体系结构设计的步骤,并结合一般的作战活动构建了部分作战体系结构模型,进而从不同侧面描述节点之间的信息关系。通过验证,所建模型直观且易于理解,对优化编队防空反导系统顶层设计具有重要作用。

    2012年06期 v.35;No.246 22-2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下载次数:6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 ]
  • 毫米波无源干扰技术研究进展

    张倩;高欣宝;李天鹏;赵科义;

    毫米波抗干扰能力强、能适应全天候作战的技术优势及其在精确制导武器中的大量应用,使得军事目标的战场生存能力受到严重威胁。无源干扰技术以其操作简单、效果明显、效费比高等优势而备受关注。主要对毫米波无源干扰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毫米波无源干扰技术内涵、作用机理及实现无源干扰的技术途径,并分析了毫米波无源干扰技术的发展趋势。

    2012年06期 v.35;No.246 26-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5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 ]
  • 复杂电磁环境下电磁频谱可视化研究

    戴大鹏;李仙茂;林桐;

    随着现代战争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空间制电磁权对于指挥员正确决策、把握战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针对作战指挥需要,介绍了一种电磁频谱可视化的手段,并提出了频谱可视化数据处理的流程及频谱可视化应遵循的原则,阐述了几种主流的电磁频谱可视化方法。结合Visual C++及VTK软件对可视化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最后给出了一种具体的二维可交互频谱可视化手段,展示了某一特定区域的空间三维频谱态势,为指挥员的决策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2012年06期 v.35;No.246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5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部分频带干扰对跳频通信系统影响分析

    王壮;余国文;胡一明;

    部分频带压制干扰是现有的对跳频通信系统最有效的干扰方式之一。在分析了部分频带干扰对跳频同步和系统误码率影响的基础上,仿真了干扰条件下的同步捕获性能和系统误码率曲线。验证了部分频带压制干扰在覆盖同步频率时能有效降低同步捕获概率,当不覆盖同步频率时也能提高系统误码率,达到破坏敌方通信的目的。

    2012年06期 v.35;No.246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 ]
  • 网络入侵识别方法比较研究

    陈洪泉;

    利用K近邻(KNN)离群点检测方法对2种基于特征选择和特征提取的入侵识别方法进行了评估分析,测试数据使用MIT林肯实验室的KDD99入侵检测数据集,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特征选择的方法更适于对KDD99数据的入侵识别。

    2012年06期 v.35;No.246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信号/数据处理

  • 一种基于Zernike矩双谱的雷达信号特征提取新算法

    张立东;吕涛;王东风;王世强;

    雷达信号的相位可反映其脉内调制特征,而双谱在提取雷达信号特征时可以完整地保留相位信息。针对现有双谱特征提取方法存在平凡双谱、交叉项、特征维数过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谱二次特征的雷达信号脉内特征提取算法。首先,将双谱转化为灰度图像,以灰度值表示双谱幅度;然后,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双谱二次特征,提取出能够反映复杂雷达信号脉内特征的不同阶Zernike正交矩特征集;最后,将Zernike矩特征集与广泛应用于特征提取的Hu-不变矩特征集进行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具有更好的分类识别性能。

    2012年06期 v.35;No.246 43-4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 ]
  •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聚类模型的雷达目标识别方法

    王永红;

    准确识别雷达目标类型和性质对于有效实施雷达对抗意义重大。分析了模糊Hopfield神经网络原理,构建了雷达目标识别的模糊Hopfield神经网络聚类模型,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具体验证。

    2012年06期 v.35;No.246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灰色关联分析法在常规脉冲雷达信号识别中的运用

    葛江涛;夏建军;陶玉犇;汤俊杰;

    在雷达对抗侦察过程中,雷达对抗侦察设备接收雷达信号的各参数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干扰,影响系统对信号的识别。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常规脉冲雷达信号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满足一定容差要求但不与已知雷达信号完全匹配的侦收信号进行关联分析,计算并得出侦收信号与各相似雷达信号的灰色关联度,为进一步目标识别提供依据。

    2012年06期 v.35;No.246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相关干涉仪测向原始样本的求解方法

    赵地;任晓飞;

    介绍了干涉仪测向理论,描述了原始相位差样本的概念,阐述了相关干涉仪测向原理,给出了该测向体制下的目标函数模型,针对函数模型中原始相位差样本的求解问题,结合目前常用的测向天线阵列,提出了几种原始相位差样本的求解方法,分别从阵列流形、天线响应和相关表采集3个方面对不同体制及结构布局下的相位差样本的推导进行了论述,分析并总结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2012年06期 v.35;No.246 55-5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仿真与效能评估

  • 诱饵诱偏条件下反辐射无人机攻击过程建模仿真分析

    潘奎;潘英锋;陈蓓;冷毅;

    为实现对反辐射无人机(ARUAV)末制导阶段飞行姿态的动态分析,基于比相被动导引头测向跟踪理论和反辐射无人机飞行控制原理,在分析末制导阶段导引头天线视场内诱饵数量变化对反辐射无人机攻击姿态调整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多诱饵诱偏条件下的无人机攻击动态模型,并在想定条件下仿真分析了末制导阶段无人机姿态随天线视场范围内辐射源数量分离变化而变化的全过程。仿真分析结果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

    2012年06期 v.35;No.246 59-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1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舷外雷达有源诱饵干扰反舰导弹仿真建模与分析

    赖中安;王彩英;

    通过分析舷外雷达有源诱饵的干扰机理,对其布放距离、布放角度等关键参数进行数学建模,并仿真分析关键参数的最佳值,来寻求最佳方法发挥舷外有源诱饵的干扰效能,为舷外有源诱饵的战场使用和部队训练打下了基础。

    2012年06期 v.35;No.246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SAR对地探测效能建模与仿真

    吴志建;方胜良;吴付祥;

    在研究合成孔径雷达(SAR)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首先依据空间坐标转换关系及SAR对地探测空间几何关系,对SAR对地探测区域模型进行研究;其次以常规雷达干扰方程为参考,对SAR干扰方程进行推导;最后,对干扰SAR条带测绘及成像模式和聚束模式有效掩护区模型进行研究,并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2012年06期 v.35;No.246 71-76+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8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射频仿真系统中三元组天线单元张角计算

    高红友;孔令峰;赵泉;

    射频仿真系统的核心任务是通过控制天线阵列中三元组辐射信号模拟产生目标信号为电子装备提供逼真的电磁环境。三元组是其关键部分。从三元组的工作原理出发,阐述三元组的角闪烁方程,分析三元组单元张角计算,以期为三元组的设计提供依据。

    2012年06期 v.35;No.246 77-7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一种改进的弹道导弹预警系统作战效能评估方法

    周庆昊;冀建民;秦国涛;贾庄;

    分析了弹道导弹预警系统作战效能的评估现状,构建了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二级权重系数进行了分析,运用模糊综合评估法建立了弹道导弹预警系统作战效能模型,对其进行了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科学合理,解决了评估过程中权重系数确立模式单一的问题。

    2012年06期 v.35;No.246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基于改进ADC模型的通信对抗装备作战效能评估

    史军涛;朱敬莉;周铭;张振坤;

    针对通信对抗装备作战效能评估的复杂性,在分析了传统ADC模型并对其改进的基础上,构建了通信对抗装备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实现了对通信对抗装备作战效能的定量评估,并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为通信对抗装备作战效能评估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2012年06期 v.35;No.246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城市防空作战中的信息对抗效能评估

    邹慧;

    随着信息对抗在城市防空作战中地位的提升,如何有效调配信息对抗力量、实施城市防空信息对抗成为取得城市防空作战胜利的关键。介绍了城市防空信息对抗的主要对抗目标、作战流程,并利用Petri网的基本理论对城市防空信息对抗作战效能进行了仿真评估。

    2012年06期 v.35;No.246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天线/微波技术

  • 基于遗传算法的共形阵副瓣电平抑制研究

    范忠亮;

    针对扫描范围有限的共形阵列天线,在保证天线孔径不变的情况下,基于遗传算法提出了以天线开关矩阵为变量,以最大副瓣电平最小化为优化目标的优化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天线副瓣电平,提升阵列优化效率。

    2012年06期 v.35;No.246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基于LTCC多层基板技术的宽带T/R组件设计

    李畅游;王勇;

    介绍了一种基于低温共烧陶瓷(LTCC)多层基板工艺的宽带发射/接收(T/R)组件的设计,详细论述了组件的电路布局和装配工艺,给出了具体的测试数据。T/R组件的体积为65mm×29mm×9mm,连续波输出功率大于25W,均方根移相误差小于3°,已达到工程应用要求。

    2012年06期 v.35;No.246 96-9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电子装备设计

  • 基于DSN-3500A-119+的雷达锁相环设计

    严龙;柴晋飞;赵婷;

    针对雷达频率源对频点保密、体积小、成本低、快速可靠等需求,提出了一种雷达频综器的快速简单实现方法,采用集成锁相环芯片DSN-3500A-119+作为本振,使用单片机AT89C2051对频率合成器进行控制,用C语言进行编程,试验测量表明,该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012年06期 v.35;No.246 99-10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户用型光伏供电系统DC/DC变换器的研究

    刘凤杰;付青;朱昌亚;程光蕾;马桂龙;

    根据户用型光伏发电系统的特点与要求,在扰动观察法的基础上引进了自适应预测的方法以提高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的跟踪速度。根据户用型安全机制、功率密度、输入低压大电流等特点,采用推挽正激电路作为DC/DC变换器的主电路,详细分析了其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建立了数学模型。实验表明该方案减小了电路损耗,提高了MPPT的跟踪速度和精确性,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2012年06期 v.35;No.246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结构技术

  • 某电子设备的热分析

    董智鼎;李龙;

    热设计在电子设备结构设计中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对提高电子产品的运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Ice-pak软件对某电子设备进行热仿真分析,得到了发热器件的温度分布云图。在此基础上,通过改进方案,将器件最高温度控制在耐受温度以下。利用热仿真软件可以及时发现方案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提升设备品质性能的同时,缩短了设备的研发周期。

    2012年06期 v.35;No.246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网格划分方法在CAE分析中的应用及比较

    阮健;

    介绍了网格划分方法在有限元分析中的应用,给出了常用的单元类型及应用场合。以一大型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两种仿真方法,并进行分析比较,得到了与实际相吻合的计算结果,为后期的设计与优化工作奠定了基础。

    2012年06期 v.35;No.246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电磁兼容设计中接地技术的探讨

    吕士斌;梁雪松;

    接地是电磁兼容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详细阐述了地线引发干扰问题的本质,介绍了地线产生干扰的原理及其相应的解决方法,最后介绍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常用的接地技术。

    2012年06期 v.35;No.246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其他技术

  • 大型RCS测量雷达天线座钳装与工艺技术探讨

    邵忠伟;

    雷达设备中天线座装配技术一直是整机装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天线座装配直接影响雷达战技术指标的实现。大型雷达截面积(RCS)测量雷达天线座除具有多套天馈线及伺服系统外,还集成设计了高频接收、发射机等模块,结构复杂、集成度高,对安装精度、运动平稳性、散热性能、结构抗震能力、电缆布放等装配性能均有较高的要求。通过工艺分析和总结,制作了多种配套件和专用工装,并进行了实际验证,各项安装性能均满足设计要求。

    2012年06期 v.35;No.246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