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船电子对抗

电子战技术

  • 信息欺骗对电子战战法影响的分析方法——原理

    朱泽生;孙玲;

    针对信息欺骗对电子战战法影响定量分析的难题,采用贝叶斯统计推断、博弈均衡分析和序分析方法,得出是否存在信息欺骗机会将由基本概率矩阵元素构成的偏序关系决定的结论,不仅为解决此难题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而且也为电子战战法的研究和运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0年06期 v.33;No.234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临近空间侦察平台建设研究

    何炬恒;聂万胜;徐灿;刘志林;

    临近空间侦察平台是取得临近空间信息侦察能力的基础,因此,研究临近空间侦察平台建设对成功夺取该区域制信息权具有重要意义。结合临近空间平台和典型侦察载荷的特点,分析了临近空间侦察平台执行典型侦察任务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临近空间侦察系统的技术指标和作战使用模式。研究结果证明,临近空间侦察平台能够很好地满足战役侦察的需要,应该得到大力发展。

    2010年06期 v.33;No.234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基于极化分解的舰船和角反射器鉴别方法

    朱珍珍;汤广富;程翥;皇甫堪;

    使用角反射器是舰船电子对抗中常用的一种无源干扰方式,它在时域、频域和空域上与舰船的雷达回波都没有显著差异,因此传统单极化雷达很难有效鉴别舰船和角反射器。分析了舰船和角反射器在极化回波上的特性差异,并基于Krogager极化分解提取了单频点和多频点情况下的特征矢量,通过支持矢量机对舰船和角反射器进行了鉴别。电磁计算数据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对二者进行鉴别,且对单角反射器和阵列角反射器都有效,为解决舰船和角反射器的鉴别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思路。

    2010年06期 v.33;No.234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 ]
  • 对LFM脉冲压缩雷达的干扰研究与仿真分析

    张汉伟;徐才宏;

    脉冲压缩雷达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分析了线性频率调制(LFM)脉冲压缩雷达的工作原理,研究了射频噪声干扰、移频干扰、卷积干扰对LFM脉压雷达的干扰效果。经过比较,射频噪声干扰干扰效果很差,将移频干扰和卷积干扰结合是一种有效并且实用的干扰方法。

    2010年06期 v.33;No.234 22-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箔条干扰显示建模与实现

    张兵;袁亮;

    分析了箔条雷达散射截面,讨论了箔条干扰在平面位置显示器(PPI)上的显示,建立了箔条干扰显示模型,最后实现了箔条干扰PPI动态显示,并对显示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2010年06期 v.33;No.234 27-2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舰载光电对抗与激光制导炸弹分析

    李宏中;韩啸;陈波;

    介绍了国外激光制导炸弹的现状,分析了激光制导炸弹对水面舰艇的攻击,并重点对舰载光电对抗设备对激光制导炸弹的对抗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2010年06期 v.33;No.234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对JTIDS战术数据链的干扰研究

    尹俊;尹亚兰;武恒州;

    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JTIDS)是一种大容量、保密、抗干扰、时分多址的信息分发系统,具有通信、导航和识别能力。对它实施有效的干扰可以降低其整体作战性能,从而压制对方,为保护自己和进行有效反击提供保障。介绍了JTIDS系统的特点及关键技术,分析了几种典型的通信干扰技术,最后得出对JTIDS的干扰可通过对其同步段实施多频点阻塞式干扰进行,并对其干扰成功概率进行了仿真。

    2010年06期 v.33;No.234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相邻周期反异步抗同频干扰方法分析

    刘刚;

    众所周知,现代战争都是立体战争,海战也是编队作战。但是编队作战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同频干扰,尤其是同型雷达的同频干扰.解决同频干扰的方法通常有载频错开反异步、相邻周期反异步等方法。从技术角度出发着重介绍了相邻周期反异步抗同频干扰的的原理、反异步准则及电路,并对该方法的反异步效果和局限性进行分析,对解决舰艇编队间的同频干扰问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010年06期 v.33;No.234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靶船电子对抗系统遥控设计

    邢厚刚;朱国富;窦心连;

    根据海军靶船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无线遥控系统来实现靶船电子对抗系统的遥控,分析了靶船电子对抗系统的现状,得出对靶船的电子对抗进行遥控是完全可行的,并给出了靶船电子对抗系统遥控方式的工作流程,设计了靶船电子对抗系统和受控站之间的接口控制。

    2010年06期 v.33;No.234 41-4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战场环境对作战指挥信息传输的影响

    王晋;刘晓静;

    作战指挥信息的获取和传输与战场环境息息相关,从大气环境及电磁环境对信息传输的影响分析入手,分析战场环境对信息传输的影响,并从技术使用和加强业务保障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2010年06期 v.33;No.234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基于遗传算法的野战通信网频率指配方法研究

    霍景河;易晓蓉;古丛;

    随着军队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迅速展开,越来越多的用频设备将投入到战场上,要想有效发挥用频设备的战斗力,必须通过有效手段统一规划战场频率资源,做到合理、有序用频。引入智能优化算法——遗传算法应用于野战通信网频率指配中,并根据野战通信网用频特点对算法进行改进,最后对算法进行仿真,取得了很好的结果。

    2010年06期 v.33;No.234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雷达技术

  • 星载-机载混合双站SAR回波信号的仿真

    杨永红;凌霖;

    对于星载-机载双站合成孔径雷达(SA-BiSAR)系统,回波模拟的关键是计算出卫星、飞机和目标这三者之间的距离。在考虑地球自转的情况下,提出了用坐标变换的方法,解决了近地空间与外太空之间距离的计算问题,实现了任意几何模型下更为精确的SA-BiSAR回波模拟。同时,利用此方法也可获得直达波信号。点目标的仿真展示了SAR回波信号的特征,该方法得到了验证。

    2010年06期 v.33;No.234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灰色聚类分析法在雷达组网方案评价中的应用

    张昭;牟连云;吴涵;

    借助灰色聚类分析模型,对雷达组网方案进行定量评价,以此方法来解决雷达组网的方案优选问题,并针对相关指标评价体系,通过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证明该方法在组网方案优选中应用灵活,说明的内容丰富。

    2010年06期 v.33;No.234 57-6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有源相控阵雷达武器效应研究

    龙文武;苏五星;丁文飞;徐远根;

    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的武器效应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介绍了国外具有武器效应的AESA雷达发展现状,通过仿真分析并验证了AESA雷达实现武器效应的可行性,最后探讨了AESA雷达实现武器效应的技术难题。

    2010年06期 v.33;No.234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基于航迹法的非合作目标RCS测量

    孙军;李景岩;

    针对非合作目标雷达截面(RCS)测量,提出了一种用航迹向推算出目标航向的方法,仅利用常规RCS测量作特殊处理就可实现对非合作目标各个舷向上的RCS分布特性测量。

    2010年06期 v.33;No.234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米波雷达的低角测高分析

    郑禹;陆鹏程;

    雷达在测高过程中受多径效应的影响,而在低仰角情况下测高精度受其影响更大。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地面反射模型,分析了米波三坐标雷达的测高性能,对其改进测高精度的方法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2010年06期 v.33;No.234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仿真与效能评估

  • 云模型在灰色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李广强;张兵;王健;

    针对灰色评估法中隶属函数难以确定的问题,引入云模型,简要推导了云模型的一些特性曲线,在此基础上将云模型应用到白化权函数中,采用云模型中概念生成的方法来生成基于云模型的评估灰类。通过对白化权值的大样本求均值的方法来计算评估系数,避免了较大误差的影响。将该评估方法应用到雷达模拟器中,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为云理论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一种扩展的思路。

    2010年06期 v.33;No.234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数据链对舰艇编队作战指挥效能影响分析

    黄强;李有才;刘茂立;

    通过分析数据链对舰艇编队作战指挥效能的影响,建立了基于数据链的编队作战指挥效能评估模型,并通过战场想定计算了不同情况下的作战指挥效能提升程度,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2010年06期 v.33;No.234 74-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 ]
  • 防空导弹网络化作战体系结构及效能评估

    罗金亮;王玺;

    面对空袭目标的多样化、高速化、隐身化所带来的挑战以及大空域和高生存的防空作战要求,网络中心化已成为防空导弹作战系统的必然选择和发展趋势。根据需求,提出了防空导弹网络化作战体系结构,并选定抗击率作为评估准则,分别对非对抗条件下和对抗条件下的防空导弹作战系统的作战效能进行了评估,得出了防空导弹网络化作战系统较平台化作战系统的作战效能高的结论。

    2010年06期 v.33;No.234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舰载无人机在海战场打击效果评估中的突防能力研究

    陈和彬;郭凯;许腾;

    通过对舰载无人机在海战场打击效果评估中突防能力的研究,分析舰载无人机获取舰艇毁伤信息的突防组织,明确舰载无人机获取舰艇毁伤信息突防能力的指标,确定舰载无人机获取舰艇毁伤信息突防能力模型,为海战场打击效果评估提供重要支持。

    2010年06期 v.33;No.234 81-8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空袭目标威胁评估模型研究

    张发强;由大德;蒋敏;

    为了辅助作战指挥员对空袭目标威胁程度做出正确判断,对作战提供正确决策,将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应用于防空指挥控制系统中,给出了涉及空袭目标威胁评估的因素及其数学模型,建立了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空袭目标威胁评估算法。同时,通过专家给出的训练样本在Matlab环境下对该模型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方法评估结果准确、快速。

    2010年06期 v.33;No.234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 雷达对抗功能仿真模型研究

    陈春;李陆冀;陈康;

    针对雷达对抗仿真系统对雷达模型的分辨率要求不太高,主要以雷达功能仿真为前提,引入分贝概念,建立了雷达功能仿真的主要数学分贝模型,并对雷达在支援干扰和自卫干扰条件下的探测效果进行研究,分别建立相应的干扰模型。

    2010年06期 v.33;No.234 8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舰艇质心干扰模型建立及仿真研究

    常磊;王红军;刘文正;葛津华;

    在对反舰导弹制导方式及其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对相关参数进行了设定,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质心干扰过程及干扰效果进行仿真和评估,建立了舰艇质心干扰的相关模型,并给出了模拟结果,从而对舰艇质心干扰整个过程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对我舰艇对敌反舰导弹实施质心干扰具有指导借鉴意义。

    2010年06期 v.33;No.234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OpenGL的海战导弹攻击仿真平台设计

    董杰;张宏铭;张烨;

    探讨了海战导弹攻击仿真平台的流程设计和关键技术,从软硬件原理上构建了系统平台,介绍了平台的运行流程和方案设计。运用OpenGL仿真工具,实现了软件环境建设、BMP纹理和MilkShape 3D数据的读取以及仿真效果绘制,构建和运行了导弹攻击仿真程序。

    2010年06期 v.33;No.234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反舰导弹抗质心干扰仿真研究

    王少平;董受全;隋先辉;吴惠喜;

    采取动态仿真的方法,对反舰导弹抗箔条质心干扰的全过程进行作战仿真,分析了在反舰导弹抗干扰过程中导弹威胁方向以及舰艇机动、作战海域的风速、风向等要素对导弹抗干扰效果的影响,获得了反舰导弹抗箔条质心干扰的作战使用原则,对反舰导弹成功突防箔条质心干扰具有指导意义。

    2010年06期 v.33;No.234 103-10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分数阶Fourier变换对LFM信号的特征参数估计能力仿真评估

    王泽众;黄宇;刘锋;

    将分数阶傅里叶变换(FrFT)对线性调频(LFM)信号处理方法应用到雷达侦察信号分选与参数估计中,研究FrFT对LFM信号在低信噪比下的检测与参数估计能力。设定了雷达侦察信号背景,制定了仿真验证流程,考察了FrFT对LFM信号的调频率和中心频率的估计能力,对比了不同信噪比下的参数估计运算时间。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可以完成低信噪比条件下雷达侦察LFM信号特征参数的估计。

    2010年06期 v.33;No.234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信号处理技术

  • 阵列互耦条件下相干信源DOA估计算法研究

    李新潮;沈堤;郭艺夺;

    针对阵列互耦条件下相干信源到达方向(DOA)估计的问题,利用均匀线阵互耦矩阵的带状循环特性及对称Toeplitz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空间平滑算法的信源DOA估计算法。该算法无需阵元的互耦参数信息,只需一维谱峰搜索,避免了通常多参数联合估计的多维非线性搜索及迭代运算;由于采用改进的空间平滑算法,所以该算法具有很好的统计估计性能。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010年06期 v.33;No.234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基于MUSIC算法对相干信号DOA估计的研究

    肖雷;管振辉;杨春华;

    空间谱估计是阵列信号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针对经典MUSIC算法在入射源相关的情况下测向失败的问题,通过前后向空间平滑MUSIC算法,利用子阵平滑恢复数据协方差矩阵的原理进行解相干,进而对入射源的波达方向(DOA)进行估计。仿真结果证明:前后向空间平滑算法不仅能估计出空间相互独立信号源的波达方向,还能有效分辨出相干信源的到达角度,且具有较高的分辨能力和估计精度。

    2010年06期 v.33;No.234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