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美军电子战能力现状对比分析及启示
李晶;乔玉君;徐继伟;杨维民;自2022年俄乌冲突升级以来,俄美在战场上直接或间接的较量,持续改变着现代战争的形式。两国更加坚信电子战的重要性,持续加大投入、推动变革。从两国电子战内涵、发展趋势、力量编成、装备实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利用对比分析法,提炼两国电子战在概念、发展趋势、编制结构、装备能力方面的异同。两国对电子战内涵的定义不同,但主体内容基本一致。俄军综合电子战能力强于美军,美军空中电子战能力强于俄军;俄军电子战装备数量多、成体系,美军则型号少、数量少,倚重EA-18G电子战飞机。分析了俄乌冲突对两国电子战建设发展的影响,并为我军电子战体系建设提出建议。
基于俄乌冲突导航对抗的GNSS干扰源天基监测研究
宗文鹏;贾小林;王龙;张奋;卫星导航凭借其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全球覆盖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武器装备,然而卫星导航天然的脆弱性导致其容易被干扰,战时将对武器装备效能发挥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导致战争失利。以卫星导航对抗为主体的导航战已成为一种新的作战样式,干扰源监测作为一种防御性对抗手段对于掌握战场导航对抗态势与指挥决策具有重大意义。分析了俄乌冲突中的卫星导航干扰情况,表明以GNSS干扰与干扰源监测为代表的导航对抗已深度融入现代信息化战争,亟需有效的干扰源监测手段支撑未来战场;梳理总结了GNSS干扰监测的现状,指出GNSS干扰源天基监测的必要性和优势。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美国鹰眼360天基监测系统,并给出了启示建议。
相控阵重叠子阵架构探究
杨立;陈涛;随着综合一体化概念的提出,相控阵系统在电子装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获得更远的作用距离及更多的功能,阵列规模日益增大。基于全阵概念的相控阵设计方法因其系统波束控制复杂,欠缺可重构能力,设备替换性、维修性不强,并不适应大规模阵列设计需求。将阵列划分成若干规模相同的子阵,各子阵再次组阵形成“超阵”,根据方向图乘法原理,全阵方向图可表示为单元方向图、子阵阵因子与“超阵”阵因子的乘积。这种基于子阵概念的设计方法具备更好的灵活性及扩展性。但是,由于“超阵”稀疏采样形成栅瓣,导致全阵方向图副瓣抬升。采用了重叠子阵拓扑并进行子阵加权设计,一方面增加“超阵”采样率,另一方面利用子阵的窗函数效果抑制副瓣抬升。
运动多站无源时频差定位CRLB分析
李红伟;周秀娟;何青益;张冠杰;运动多站无源时频差联合定位在实际应用时往往无法获得精确的定位。已有的研究均未涉及运动多站基线夹角、时频差测量误差、运动速度、距离等各种因素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分析。为此,针对运动多站利用时差和频差联合测量信息的无源定位精度问题,推导了基于克拉美-罗下界(CRLB)的运动多站时频差定位精度分析方法,并仿真分析了多种因素影响下的运动多站时频差定位精度。仿真结论对指导运动多站无源时频差联合定位系统的设计和性能优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基于多普勒频率变化率的单站无源定位方法
王郁鑫;赵春雷;薛帆;吴昊;首先讨论了利用多普勒频率变化率信息实现高精度单站定位的基本原理,然后给出了该定位方法需要具备的观测条件,最后通过仿真对比分析了不同参数(角度、角度变化率、多普勒频率变化率、速度和加速度)的测量精度对系统定位精度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雷达组网优化布站方法
龚文浩;孙帅成;张程;为了提高单雷达搜索效率与捕获目标能力,增加区域雷达网络探测敌对目标的探测能力和抗综合电子干扰,抗超低空突防能力。提出了一种新型改进遗传算法的雷达组网优化布站方法,应用该算法求解区域雷达组网布站数学模型,经过染色体编码、适应度函数编辑、初始种群生成、轮盘赌策略、交叉、变异、退火精英保留等步骤得到结果。结果表明应用该算法能够快速有效地求解雷达组网布站问题,获得有效布站方案,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激光半主动制导武器编码及对抗思路
师廷伟;曹祥杰;张勇;介绍了国外典型激光半主动制导武器及常用信号码型,分析了其信号码型的应用情况。对常用的光电干扰技术进行了对比,针对伪随机等新型制导信号码型,提出了阻塞与诱偏、烟幕与诱偏等协同干扰的对抗思路。
一种混有直流的低频信号频率估计算法
李广柱;由于调理电路存在直流偏置等原因,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到的数字序列不可避免地混有直流分量。当需要检测与估计数字序列中的低频信号时,由于低频信号与直流分量的谱线混叠在一起,消除直流分量是检测与高精度估计低频信号频率的前提。鉴于此,提出了采用差分运算消除直流分量的方法:将相邻采样值相减,这种方法在去除直流的同时,保留了低频信号分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低通滤波后抽取再进行差分运算的方法,当数字序列中含有多种频率成分时,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多种频率成分对低频信号频率估计的影响。采用MATLAB仿真以及硬件实物仿真的方法,验证了其消除直流分量的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