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反无人机“蜂群”装备建设现状及作战趋势展望
吴润泽;王侃;史梁;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无人机在民用和军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也给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等方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无人机“蜂群战术”正在推动战争形态的演变,各技术和军事强国相继出台了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军队建设战略规划,以抢占智能化战争的制高点。首先从概念、战术、技术3个方面对反无人机与反无人机“蜂群”相关内容进行界定;其次从利用新兴技术推动装备创新、结合新兴战术优化装备组合和应对新兴威胁搭建装备平台3个方面介绍了国外反无人机“蜂群”装备发展建设现状;最后,通过分析研究国外反无人机“蜂群”人装结合训练情况,并结合国际上相关装备发展建设情况,对未来反无人机“蜂群”作战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种弹载SAR图像目标定位方法
赵烜靖;陈晔;莫亚军;在弹载合成孔径雷达(SAR)的应用中,目标特征点的精准位置十分重要,在匹配定位或目标识别跟踪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而图像中的每个像素的位置取决于雷达天线和地面散射单元之间的几何关系,为了更加有效利用SAR图像中的相关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距离多普勒模型的SAR图像目标定位方法,该方法通过距离多普勒模型计算每个像素的坐标信息,并将其转换为目标点相对于雷达平台的地理坐标,进而计算目标相对于雷达的视线角,以实现导航修正。本定位方法的有效性通过模拟SAR雷达回波并进行成像处理进行验证,将距离多普勒定位方法得到的图像中目标点的位置与理论位置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有效性。
空间同步引导的外辐射源和目标同时定位技术
李占培;杨利素;黄自强;对外辐射源和目标进行定位是电子对抗领域的一项核心技术,传统定位手段因为依赖外部数据而使得应用场景受限。空间同步技术以实时估计辐射源波束指向为主要目的,得到的信息为实现外辐射源和目标的定位提供了附加手段。提出基于空间同步信息引导的外辐射源和目标同时定位技术,首先搭建定位构型,然后提供了定位的理论方法,并定量分析了定位的误差形式,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所提方法可单独实现外辐射源和目标的同时定位,也为其他融合定位手段提供理论支撑。
一种数字信道化接收机到达时测量方法研究
丁兆贵;李琳;苏雨;田德民;王德恒;针对在多相滤波架构的数字信道化接收机中,较高的数据抽取率导致子信道时间分辨率较低,从而影响接收机到达时测量精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滑动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和Haar小波结合的到达时间测量方法,该方法利用信道化接收机检测得到的到达时间粗测值和频率测量值对原始采样数据进行截取,并引导对应通道的滑动DFT和求模,对模值进行Haar小波变换并检测,得到到达时间的精测值。分析了该方法消耗的资源量,仿真试验验证了该方法在提高到达时间测量精度方面的有效性。
一种基于数字信道化的宽带数字多波束合成技术
王进;提出了一种信道化发射技术的宽带数字多波束合成方法,包括自动校正闭环链路、相位和时延补偿实现、数字信道化发射技术、幅相加权网络、宽带数字多波束形成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法具有可实现宽带数字多波束合成、硬件开销少、功能灵活可变、环境适应能力强等优势。
基于自干扰对消的同时收发距离拖引干扰技术研究
王楠;高晶;薛翔;刘威;对脉冲压缩雷达进行距离拖引干扰时,电子对抗系统自身产生的干扰信号与需要接收的侦察信号存在严重的时频域混叠,导致系统难以持续侦察雷达的探测信号,无法生成基于雷达探测信号的时延干扰信号。针对该问题,提出基于归一化最小均方(NLMS)的数字域自干扰对消算法来避免干扰信号对侦察信号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该算法,系统可以在释放干扰的同时,侦察到雷达的探测信号,并且基于该探测信号完成了距离拖引假目标信号的生成。
一种基于协方差矩阵锥化的多维域干扰抑制方法
蔡霖培;解晋;当干扰机相对雷达阵列天线高速移动时,干扰呈现非平稳特性,使用传统抗干扰算法对其抑制会出现零陷与干扰失配现象,进而导致抗干扰失效。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协方差矩阵锥化(CMT)的多维域干扰抑制方法,能在极化、空、时多维域实现精确的信干分离。首先,通过在极化、空间多维域添加服从Laplace分布的虚拟干扰簇来模拟动态干扰波达方向(DOA)扰动的变化。然后,构造锥化矩阵并对原始协方差矩阵锥化,进而结合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MVDR)波束形成器实现零陷展宽。模拟实验从抗干扰零陷、输出性能、匹配滤波结果3方面验证了所提方法在干扰DOA扰动下的可行性。此外,所提方法对来自主瓣的干扰同样能够有效抑制。
激光半主动制导武器抗干扰选通波门时间宽度分析
许鹏程;李珣;方宇耀;单金山;蔡天宇;王科伟;随着激光有源干扰技术的不断发展,激光半主动制导武器攻击精度受到严重影响,编码技术和波门选通技术等是常用的、有效的抗干扰措施。为了增大激光有源干扰难度,选通波门的宽度尽可能窄,而受到激光脉冲触发控制精度、运动物体的多普勒频移等因素的影响,选通波门的宽度不可能无限小。通过分析各因素的影响,得出理想的选通波门宽度取值范围。